記者謝抒珉、李文勝/綜合報導
竹科成立40周年,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獲頒「傑出成就貢獻獎」。張忠謀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靈魂人物,但他其實54歲才來台灣,當時他在美國已經當到副總裁,卻因為家庭、工作感受到50多歲的徬徨,讓他到台灣開創新事業,也帶進了美式管理,更樹立了台積電「純晶圓代工」的成功模式。張忠謀也說,在台積電是他人生最興奮的30年。
拄著拐杖,張忠謀最近深受關節炎所苦,在竹科40週年活動上他獲頒園區貢獻獎,比起勳章、比起政經地位,這個獎或許不大,卻是他人生關鍵抉擇的印記。
▲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頒「傑出成就貢獻獎」。
財經專家丁學文:「他其實是在中國最動亂的時候誕生,其實在10歲之前一直在戰亂之中。」
張忠謀出生在浙江寧波,17歲前在戰亂中顛沛流離,18歲那年受父親之命飛往美國學理工。
財經專家丁學文:「他父親一直有個美國夢,我覺得張忠謀最早的時候,是承載他父親的美國夢。」
▲張忠謀出生在中國仍深陷戰亂的時代。
讀了哈佛、MIT,卻在2次博士資格考落榜,張忠謀只能步入職場,他最想去福特汽車,但半導體公司希凡尼亞給薪多了1美元,就為了這1美元,張忠謀跨進半導體產業。
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:「我是念機械的,一下子跑到半導體,我花了很多時間自修,這個就是在TI(德州儀器)學的東西,結果到台積電全都用上了。」
後來張忠謀轉戰德州儀器一待25個年頭,做到副總裁。1974年德儀台灣廠要裁員200、300人,因為這不愉快的事,埋下張忠謀來台的伏筆。
▲張忠謀在德州儀器待了25年,做到副總裁。
財經專家徐冠煌:「(德州裁員)官員一定會不高興嘛!可是出乎張忠謀意料的是,孫運璿關心的是半導體這個行業到底是怎麼做的。」
事實上當時50歲的張忠謀正遭逢人生關卡,他的獨生女兒在德州車禍重傷,與前妻的婚姻也觸礁,在德儀的工作又遇到瓶頸,是他下集自傳的重要篇章「50歲的徬徨」,台灣的熱情等待讓張忠謀在1985年決定另闢新戰場。
▲張忠謀50歲時面臨他人生的最重要的關卡。
首席國際顧問執行長張志榮:「工研院雖然有政府資源,但是畢竟政府機關行事效率是比較低的,他開始帶入一些美系的經營風格。」
鏡頭前的張忠謀瞇瞇眼和藹可親,但他帶回美式管理,當時讓許多工研院員工膽戰心驚,有老一輩員工回憶,開會時如果沒有準備好,當場就會被張忠謀丟資料,他也警告考績最差的2%員工,沒改善就解雇,一切用制度管理而非人情。
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:「我帶回來的是什麼呢?我帶回來的最重要的其實是世界觀。」
張忠謀勇於挑戰,也曾踢到鐵板,1994年轉投資世界先進,想自主研發DRAM卻連年虧損,2000年忍痛退出。
財經專家翁偉捷:「惡性競爭的過程中,變成DRAM的價格很差,看到產能過剩危機,台積電即時喊卡,讓台積電專心在純晶圓代工。
▲張忠謀創辦台積電並引進美式管理風格。
DRAM大夢破滅,張忠謀即時止血修正,更確立日後台積電路線。30年黃金歲月讓半導體成為台灣經濟航母,功績無可取代。
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:「過去30年是我人生最興奮的、最愉快的30年。」
87歲退休,張忠謀替台積電設下雙首長制,提高獨立董事席次,避免人為犯錯,他的一板一眼數十年如一日,上冊自傳寫到1964年,下冊自傳光是台積電生涯就要用10萬字來細數,同樣不假他人之手,這故事由他自己完成。(邱琬婷整理)
離婚證人
留言列表